連續測試了半年的手工皂後,Test了很多的條件,包括
1.配方條件 (牽涉到手工皂的軟硬,油斑,PH高低,香味,功效......)
2.製程條件(未Ttace即入模,果凍現象,皂粉,粉狀添加物造成的油包水,及氣泡的狀況,over trace ,light trace ,45C操作,減鹼, 超脂,加檸檬酸........等製程條件)
今天先來談談皂粉現象
左邊是正常的皂,右邊表面有皂粉
我看過表面皂粉的放大照片,顯示出來的是結晶物的結構照片,
我可以很明確的跟各位講: 這是Na2Co3(碳酸鈉)
若是放在濕高一點的晾皂,則有些會轉碳酸氫鈉(小蘇打)
通常發生在皂液入模後的前三天, 跟空氣接觸的那面, 若在此時沒有隔絕空氣,
很容易產生皂粉,這是皂液剛開始入模時,由於還有多的NaOH 還未與
油產生反應, 此時表面的NaOH很容易跟空氣中的CO2開始反應, , 所以皂粉
always 產生在接觸空氣的那面,跟使用什麼油也有關係~版主看了市面上至少10本在講手工皂的書, 至少有7成的書都在說皂粉是什麼油水分離,失溫,操作溫度的問題, 真是臉上三條線,哀.........
至於, 產生皂粉的手工皂能不能用, 我的看法是只要把表面的
那層皂粉刮除, 此塊手工皂仍是一塊好的手工皂, 不過不建議不刮除就
直接拿來洗, 因為表面的碳酸鈉雖是弱鹼, 但是在高濃度下仍然可能傷
到皮膚(所謂高濃度指的就是你拿含有皂粉的那面直接沾水洗澡,
此時在接碳酸鈉碰到水接觸到你的皮膚時, 濃度是很高的, 雖然你很快
就用水沖洗掉了,可是還是會傷到你的皮膚,所以千萬記得, 有皂粉,
就直接刮除將刮除掉的那層丟棄, 不用再像市面上的書說什麼用酒精擦拭, 用電鍋蒸煮, ........, 真不知道這些書籍的作者到底知不知道他在做什麼.
那要如何防止皂粉產生呢? 很簡單, 在皂液入模後, 前三天避免跟
空氣接觸(有些需要久一些)當然不需要包得密不通風, 因為你包得密不通風, 會產生另一個問題,詳細的作法要你自己去try , 我通常在皂模上覆蓋一層紙蓋子,
先談到此, 下次再來談談果凍現象
PS: 講到果凍現象就更令人生氣了,市面上的書都是抄來抄去, 每個人講法都一樣
, 甚至一字不差的描述果凍現象,我必須明確的跟各位說,那些說法都是錯的
至今我沒有看到一份正確的論述, 下次我們再來談談果凍現象